下午五点到七点是什么时辰属什么?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,因为它涉及到中国古代的时辰分法。
中国古代的时辰分法是按照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来划分的,共有24节气,每隔15度就是一个节气。每一个节气都有一个特定的名字,如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等。而每一个节气之间都会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,这就是所说的“时辰”。
所以说,从五点开始到七点之间就属于“傍晚”这一时辰。傍晚是太阳快要升宵了,但还不能看得太清楚的时候。此时天上会出现很多黄昏般的颜色,而在大地上也会飘来几片金黄般的云彩。
五点——六点——傍晚 六点——七点——夜里
下午五点到七点是酉时,酉时又称为:日入、日落、日沉、傍晚,意思是太阳落山的时候。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。汉代命名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,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,一至三点为丑时,三至五点为寅时,依次递推。
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、正两部分,这样,子初、子正、丑初、丑正......依次下去,恰为二十四时辰,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。
在中国古代,人们用“铜壶滴漏”的方法计时,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,即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。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,一点到三点为丑时,三点到五点为寅时,其余的以此类推。
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,所以,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,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“大时”,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“小时”。以后,随着钟表的普及,“大时”一词也就消失了,而“小时”却沿用至今。
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。昼夜各五分。据《隋书.天文志》,昼为朝、禺、中、晡、夕;夜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(后用五更来表示)。即更点———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,亥时作为二更,子时作为三,丑时为四,寅时为五更。把一夜分为五更,按更击鼓报时,又把每更分为五点。
每更就是一个时辰,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,即120分钟,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。由此可见“四更造饭,五更开船”相当于现在的“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,3时至5时开船”。“五更三点”相当于现在的早晨3时又72分钟,即4时12分,“三更四点”相当于现在的晚上11时又96分钟,即0时36分。
15点是下午三点。15点是按照24时记时法来计算的,按照这种计时法,下午1时就是13:00,下午2时就是14:00,下午三点就是15:00。夜...
演示机型: iPhone11系统版本: ios 15.1苹果手机里闹钟的上午十二点就是24小时制里的中午12点,下午十二点就是24小时制里的凌晨0...
在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之中,上午的时间通常是指早晨六点钟开始,到上午十一点的这一段时间。而中午的时间一般就是指上午十一点到...